原创文学 - 原创诗词 原创歌词 最具影响力诗词网 无家人的心灵彼岸
 
今日文章更新:1篇 ┆ 共有文章:736篇 ┆ 网站地图 会员中心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短篇文学 > 杂文 >

序之絮言

时间:2013-04-05 23:4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杨 点击:
书,自古有之,现存最早的《尚书》,上古之书也。更早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失传。孔子为《尚书》作序,大约是序文的始祖了。此后序、跋渐成流俗。写书,劳心劳力,书成,请人作序作跋,绍介正文梗概,作者生平、思想、交游,写作

  书,自古有之,现存最早的《尚书》,上古之书也。更早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早已失传。孔子为《尚书》作序,大约是序文的始祖了。此后序、跋渐成流俗。写书,劳心劳力,书成,请人作序作跋,绍介正文梗概,作者生平、思想、交游,写作背景,情理中事也。
  
  近读《世说新语》,“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这位西晋著名文学家很不爽,向前辈张华讨教,张华说:“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你的文章可以和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相提并论。但你的名望不被世人看重,最好请高名之士帮你说话。”左思求著有《高士传》的皇甫谧,“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这是我读到的最早的请人作序的例子。北宋秘演和尚,写了大半辈子诗都没有出名,晚年结识欧阳修,作《释秘演诗集序》,诗名遍传天下。上世纪30年代,鲁迅为叶紫小说集《丰收》作序,遂“名气大增。”虽然他只活了27岁。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三个判断:其一,原作真好,好比千里马,如左思者,需要的只是一个伯乐。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也不会累死在驮盐的太行山路上,更不会老死马棚间。谁能不叹服“左思风力”?尽管左思“貌寝口讷,好深思,性格内向。”(《魏晋文学史》P386)依史实,左思没有请皇甫谧作序。为《世说新语》作注的刘孝标引《(左)思别传》,注曰:“皇甫谧西州高士,挚仲治宿儒知名,非思伦匹;刘渊林、卫伯舆并早终,皆不为思赋序、注也。凡诸注解,皆思自为,欲重其文,故假时人名姓也。”像皇甫谧、挚仲治这样的大人物,左思当时高攀不上,刘渊林、卫伯舆已经死了,为《三都赋》注解吹嘘的,其实是左思自编自导自演。今人徐震堮说:“皇甫士安卒于太康二年,安能为之作序?孝标之言,盖得其实。”(《世说新语校笺》)我想起另一则故事:鲁迅先生《序的解放》说上世纪30年代,曾今可为了出名,为自己的诗集《两颗星》写序自吹自擂,署崔万秋大名发表,被崔识破,一下子揭穿了曾今可的西洋镜。鲁迅讽刺道:“倘是戏子,自己就得先买许多留声机,自己把好叫进去,待到上台时,一面一齐开起来。”左思也该被鲁迅讽刺一下。只是,鲁迅再怎么讽刺,也难掩左思文名;其二,原作不怎么样,比如秘演和尚的诗。欧阳修在《释秘演诗集序》中说,自己年轻时在京城遍交贤者豪杰,结识石曼卿,交往过密,遂成挚友。欧阳修认为国家太平,那些无处发挥才能的智谋雄伟不寻常之人,往往蛰伏不出,隐居山林,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石曼卿就是这样一个人。石曼卿是当时著名的文章高手,诗人和书法家,著有《石曼卿诗集》。他容貌伟岸,诗歌风格奇丽峻峭,书法刚劲有力,有颜真卿和柳宗元的风格,世人珍之。欧阳修与石曼卿感谢真挚,石曼卿48岁英年早逝,欧阳修作《哭曼卿》和《石曼卿墓表》,26年后,又作《祭石曼卿文》。秘演和尚是石曼卿的好朋友。欧阳修写道:“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相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秘演和尚的诗“皆可喜者。”乃“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欧公于此表达了浓重的盛衰之感。其三,原作平平,就拿叶紫的《丰收》作例子吧。即使鲁迅为之作序,我也不认为收入6个短篇,即“丰收”、“火”、“电网外”、“夜哨线”、“杨七公公过年、“乡导”的短篇小说集《丰收》有多好。据说“小说内容即是叶紫20余年生活经历的反映”,它“深刻地写出了破产中的农村面貌来尽了文学的战斗任务”。
  
  请人作序,大抵要请名人,至少名望要高于自己。进入新世纪,序忽然变得无比微妙起来。理析不外有三:一是两相情悦。作者钦敬序者,以自己的微薄心血求诸序者指点提携。序者喜爱作者,愿意向读者、知识界介绍作者其人其文;二是烧火棍子一头热。或者认识名人,或者不认识名人,辗转相托,请为序言。这本没有什么。设若文章真好,序者真正赏识,就应了第一种情况。但是应景妄为,就坏了风光。更有那现代曾今可者,自己写了序,或假托名人名姓,或请名人审阅签名,一样等而下之;如果说前两种还是建立在文章有可取之处的话,这三嘛,就是那些粗制滥造甚或抄袭剽窃之作了。这些狗屁文章,拉大旗作虎皮,狐假虎威,了无观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关键还是“打铁先得自身硬!”啊。在出书不再神秘的今天,无论作者序者,小了从个人名节看,大了从对社会对后人的影响看,都应该自重。切不可为蝇头微利,坐下不齿骂名。还是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书不在“序”,精品才行。“行者,行世之谓也。”
 

(责任编辑:且诉编辑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白杨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3-03-11 23:03 最后登录:2013-11-04 22: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