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中学语文教学差异之断想
时间:2013-04-15 17: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杨 点击:次
由中西方讲解格林童话《灰姑娘》想到的 附录: 同样是语文课,同样是在上同一篇《灰姑娘》的课文,看看中国和美国的区别。 一,美国: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
——由中西方讲解格林童话《灰姑娘》想到的
附录:
同样是语文课,同样是在上同一篇《灰姑娘》的课文,看看中国和美国的区别。
一,美国: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
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
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做昏倒状,全班大笑)。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哟!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地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
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二,中国
上课
老师:下面自己朗读课文
(过了一会后)本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
(学生们答……段)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段意……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中心思想……
(只听见老师在讲台上吐沫横飞,学生奋笔疾书……)
老师:灰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聪明,善良……(一切褒义词)
老师:后母呢?
学生:阴险,毒辣……(一切贬义词)
老师:这篇课文反映了什么?
后母相当于资本主义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狂贬)……
灰姑娘相当于下层劳苦大众(狂褒)……
(一学生说老师这有个漏洞,过12点鞋没变……)
老师:(嘲弄的)这你倒注意了,人家好的你怎么不学呀……
这就是中国的教育,你有同感吗?
看完这篇文章,引发我深深感触。多少年来,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分析问题、认识世界、构建对社会的基本认识的。我本人也是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长大的。老实说,那种机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很会分析课文,很会考试,当然,也很因封闭式惯性思维而阻塞学生们的独立思想,更遑论创造性思维了。这也是我们的学生绝少创新精神的基础性原因。当我长大到我现在这般年纪,当我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受更广博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当我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用自己的口舌说出所想问题的时候,却无言了。似乎我真的想不明白该如何改革我们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奉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人多,国穷,竞争压力大,孩子们万人过独木桥,只好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决定谁通过。期盼这样的具有震撼力的文章让更多人看到,触动更多人的内心,人们在共同唾弃那种死板僵化的、先入为主的、强词夺理的、抹杀人性的、或者说阶级分析的恶劣方法的同时,或许潜移默化达成并促成教育革新局面。
我这样发完牢骚之后,冷静下来细想中西方教育之差异,又觉得上述的话果然是牢骚。西方的教育并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一无可取之处。试析如下:
西方:
毋庸置疑,西方的教育更加彰显人性,分析文意从人物性格特征入手,兼及内心世界、所处环境、矛盾纠葛等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确是我们学习效法之楷模。
但,上文别有深意。首先,作者以中美作对比,且不说美国教学之短长,它一定不是西方世界中做的最好的。西方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远远高于上述情节。目前,许多文章、许多场合,众多传媒,动辄以中美说事儿,一说,就是中国怎样怎样糟糕,美国怎样怎样民主,仿佛美国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唯一,中国不如此就别无出路。仿佛我们不跟在美国的屁股后头走,就没有前途。这是一种丧失国格人格的哈巴狗思维,是全盘否定中华民族传统的行为,是丧权辱国的根源。持这一观点的人,大有人在,别有用心。因此,我把题目(原本就是我拟的)中的“美”改为“西”,我认为丝毫不会影响读者对本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会减少带来的震撼。
其次,上文众多分析入情入理,别开生面,可是,老师没有讲灰姑娘辛黛瑞拉为什么要参加舞会。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去参加舞会?因为舞会是皇帝在豪华的王宫举办的,是为王子举办的,是为王子选未婚妻举办的,参加舞会就能见到王子,就能认识王子并让王子认识甚至爱上自己。一句话,成为王子的新娘就能咸鱼翻身。王子除去出身高贵,未来可能继承皇权,还有什么个人魅力吗?如果有,灰姑娘辛黛瑞拉对王子的爱还能站得住脚。可答案是:否!这位高贵的王子找不到意中人,竟然想出谁的脚能穿上水晶鞋谁就带谁回去成亲这样缺乏大脑的主意。如果这还不算愚蠢,那么,当辛黛瑞拉的两个姐姐,一个剁掉大拇趾,一个削去脚后跟,就分别被王子扶上马带走,经由小白鸽提醒才“下马盯着她的脚看,发现鲜血正从鞋子里流出来。”就不能不认定王子几近于白痴了。他难道在跳舞的时候没用眼睛仔细看看并记住他的意中人吗?他之爱辛黛瑞拉,只因为也仅只因为辛黛瑞拉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怎样勾魂摄魄难道没有让他记住那一颦一笑属于辛黛瑞拉的独有风姿吗?这样的人当了皇帝,也不会是个好皇帝吧。由此可见,王子不是个有头脑的青年,当然,也难说是个有真爱的人。同样,灰姑娘辛黛瑞拉爱王子吗?她爱王子什么呢?理由可能会很苍白。这里我就不上纲上线说辛黛瑞拉有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资本主义庸俗审美情趣了。
既然是这样的爱情观、择偶观、婚配观,有什么可歌颂的。
第三,《格林童话》原著里没有仙子帮灰姑娘变出马车、晚礼服、水晶鞋,让她参加舞会的情节,这些故事出自于十七世纪法国编纂的《查理·伯罗童话集》。按后一种说法,水晶鞋是仙子送给辛黛瑞拉的,不是用什么东西变出来的,当然也就不会在午夜变回原样。即使是仙女变出来的,也不会在午夜变回去。因为,仙女是要帮助辛黛瑞拉的。当然,按照故事情节发展,上文中西方老师的提问,很有启发性和创新价值。我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一问题,是认为开发学生思维、提高构思创作能力,非常重要。西方老师的诱导启发,我们需要好好学习。
第四,我还要申明,避免用无产阶级的阶级分析的观点分析课文,避免用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分析课文,其最好的方式是分析其人文关怀、道德追求以及基于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
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早已不是上文叙述的情状。那大约是上世纪后半时期二三十年的事情,我曾经历它的尾巴。一方面,那一时期,共和国内忧外患,阶级斗争为纲,有其特殊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我不否认对人之本性的摧残,并深深为之惋叹;其次,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从作者生平、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本文的心路历程等等相关资料说起,注重人物性格分析,讲解性格转变、人物塑造、场景冲突,从中发现意义和价值。当然,文章结构(段落及其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还是必须分析讲解的。我读初中的八十年代初期,我的老师就已经这样做了。我当高中教师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也是这样做的。第三,我们正在越来越近地与国际接轨,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丢掉自己的东西,尤其是好的传统,尤其是民族魂的自己的“这一个”,尤其是我们必须高高挺起的中国人的脊梁。第四,坚决鄙弃一切崇洋媚外的洋奴思想。一切汉奸卖国贼必将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为不产生先入为主之不好印象,我将附录置于篇首。看完附录再读拙作,可留更多余地让读者思索。)
(责任编辑:且诉编辑部) |
------分隔线----------------------------